2007年6月23日 星期六

依然曾文溪

開了兩個blog之後才漸漸能懂以前社團學長姊常常說的那:
雞蛋與籃子的比喻
我有10個雞蛋
把4個分給了叫做課業的籃子 3個分給了敬業這個家(我不把這當社團來看的)

2個分給了朋友 最後1個分給我自己儘管分散給了不同的籃子 但是『雞蛋』他本身就只是雞蛋而已

所以我又想到了一個很雞拔毛的標題:依然曾文溪...
真的太靠腰 我恐怕等等要去笑倒在地上打滾一會兒了~
所以現在就是
我有兩本日記本
但是裡面寫的的東西都依然只是日記而已
在[細掱星球]寫的東西和在這個[Project曾文溪]寫的東西
同樣都是由『我』所創作所經歷所留下的
其實這又可以跳到一個藝術的哲學的命題上頭: (哈!講命題好像很哲學很專業?)
  從來就沒有『新藝術』只有『新的』藝術家
  ;新藝術家所創造出來的東西,還是叫做『藝術』

這個話題又讓我想起了88顆芭樂籽這個樂團 (轉型文藝之領頭先鋒)
我曾經在ptt的balaz板看到了進板畫面這麼說: (印象模糊了 在此大約轉述)
我們不是搖滾樂團 芭樂籽不是玩搖滾樂的 我們玩的是『搖滾樂團』這個東西本身
雖然我講的有點模糊不清 不過上述各理念的感覺 和這兩期破報介紹的
蘇珊.桑塔格的新感性《反對闡釋》等概念又有那麼一點兒不謀而合?
所謂的反對闡釋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反對
因桑塔格並非反對所有立足於理解之必要性而進行的闡釋
他反對的是『闡釋的壟斷』
反對一切設置在藝術之上的等級制度
反對知識霸權和貴族式的高傲
反對的不是作為理解的闡釋,而是『做為文本的闡釋』 (文本:哲學用語,做為哲學探討的種種「素材」之總稱)
也就是作為「範疇/戒律/規訓/教化/撫慰」等等旨在攀附「智力階梯」的藝術文本
藝術就只是藝術,如此而已。
誠如
青春的本質就是青與春,不用偉大的革命思想或激情的愛恨情仇
青春本身就是革命,青春本身就是一種情熱(passion)
如果不能看透這種種 還是可以無憂無慮的進行創作
但是那種關於攝影者與觀影者之間的一種『不在場證明』遊戲
那種:我只是拍攝了這個屍體 我並沒有殺人
或是:我只是看了這死人骨頭的照片 他的死和我無關
這好像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...
.
.
.
.
.
我只是 寫了掱情歌...我並不用真的去失戀?這樣麼

http://blog.roodo.com/prozen/archives/3512427.html 

沒有留言: